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3月11日0时—24时,武汉新增确诊病例8例,已经降至个位数。湖北除武汉以外,所有地市已连续一周无新增确诊病例。总体上,我国本轮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新增发病数在持续下降,疫情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
回头来看,方舱医院的创设,是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很关键的一招,在防与治两个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2月3日首家方舱医院建设开始,到27日出现“床等人”现象,历时仅20多天,就彻底改变了“一床难求”局面。3月10日下午,武汉市最后一家方舱医院武昌方舱49名患者全部出舱,标着武汉市全部方舱医院正式休舱,从2月5日收治首批患者到最后一家方舱医院休舱,35天,方舱医院共收治新冠肺炎患者超过一万两千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之舱。
当时,疫情形势极为严峻,一头是病人就医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大量病人在社区和社会流动;一头是医疗资源紧张,床位不能满足应收尽收的要求,面临着延误治疗时机、造成疫情扩散的双重压力。关键时刻,党中央果断作出建设方舱医院的决策,武汉市立即将一批体育场馆、会展中心等改造为方舱医院,在短时间内迅速解决了床位不足的问题,大大加快了病人的收治力度,有效降低了轻症向重症的转化率。
从场馆施工改造,到快速收治患者入院,到建立一系列流程、岗位、文书等制度,明确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各就各位,到完善诊疗流程,建立快速、畅通的重症转诊机制等,方舱医院逐步实现精细化管理、平稳高效运行。采用大规模的方舱医院来防控疫情,是我国公共卫生防控与医疗的一个重大创举,以往没有哪个国家采用过,在人类抗击传染病历史上也没有先例。
方舱是什么?
最早的医疗方舱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美军将研制出的军事装备运输方舱,逐渐扩展成为医疗方舱形式,并于20世纪60年代,率先将其投入越南战场,这就是野战医院方舱化的开始。20世纪70年代,英、德、法等国研制出了各种形式的方舱医院,比如拖车或半拖车式的组合单元;自20世纪90年代起,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方舱医院开始出现在各国部队的常规配备中。
方舱医院是一种方便搭建的移动医院。它属于野战机动医疗系统的一种,由若干可移动的方舱组合而成,具有紧急收治、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功能。
方舱医院是一种??榛郎氨福哂薪艏本戎?、外科处置、临床检验等多方面功能。由于它机动性好,展开部署快速,环境适应性强等诸多优点而能够适应突发的应急医学救援任务。目前,方舱医院装备的技术发展普遍受到了各个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我国抗震救灾等公共卫生应急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国内突发的公共事件中,方舱医院早已有应用先例,其中包括四川汶川,青海玉树地震灾害发生等,机动化灵活的方舱医院,在到达灾区后,弥补了当地医疗条件受损所产生的空缺,为伤病群众的救治争取了更多宝贵时间,因此方舱医院,又被称为“生命之舟”。
方舱好在哪儿?
方舱医院具有很强的机动性,既可以公路机动、铁路输送,也可以用船舶和大中型运输飞机运输。所有的医疗设备都位于箱式舱体内,在到达目的地后,经过简单的吊装,即可以马上投入使用。
方舱医院由医疗单元、收容留治病房单元、生活资源保障单元三部分构成。医疗单元包括手术方舱,急救方舱、x线方舱、供应方舱、检验方舱、通信方舱、水站方舱、医用气体方舱、发电方舱、洗消方舱、通道方舱等。
其中,通道方舱实现了各个单位的无缝连接,尽可能的减少外界病菌对内部医疗环境产生的污染。
那些你熟悉和不熟悉的方舱
疫情下的新模式——武汉“方舱医院”
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前线创造的崭新治理模式方舱医院模式,是利用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厂房等大型民用建筑临时改建为医院,并以方舱医院为中心构建医学集群的模式。方舱医院模式是在武汉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产生的新医疗模式。
病房通过各种场馆内的“上下铺”式病床解决,担任了移动医院内“帐篷”和“病房方舱”的使命。而因为收治的主要为轻症的肺炎病人,重症病人转入定点医院进行救治,因此对救治设施的要求不会太全面,救治设施应该以轻型仪器和药物为主。
采血方舱——献血车
其实,方舱医疗离我们平民并不遥远,平时普通市民在街头所见的“献血车”,亦可看作是一个医疗方舱。
采血方舱是进行人体血液采集、储存的流动式专用作业车辆,整车具备义务献血流程中的宣传展示、登录体检、血液采集、血液包装、化验、储存及其它相关的辅助功能。
采血方舱采用两侧抽拉式扩展结构,侧面和后端开门,将舱体放在运输底盘上托行。扩展舱为可以收折和展开的舱体结构。该采血房车长约 12 m,展开后方舱面积可达 38 ㎡,大大提高了采血作业空间。
一个完整的方舱医院——福建紧急医学救援队
该应急队伍目前配备 1台救援指挥车和 7 台越野型重型方舱车、6 顶医疗帐篷,具有平均每日通过伤患 200 人次的医疗救援能力。应急救援队伍为两组共 58 人,包括内外科、麻醉、放射、护理、防疫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两组人员交替工作,共同完成应急医疗救援工作。
供稿:张益诚
审核:蔡 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