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说,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不过,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气质。不同时期的杭州,更是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味道。元代杭州城是一个失落在历史烟云中的繁华富丽天堂,杭州印象在这个时期别具一番风味。本文通过对西方旅行家眼中这时的杭州进行一番解读,借此来呈现“旧时”的杭州城市风貌。
元代有着空前辽阔的疆域,元朝政府鼓励各国商人来华经商,对各种宗教、文化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造就了一个中外交流频繁的时代。彼时,海上丝绸之路畅通,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东到高丽、日本,南到南洋各国,西至印度洋沿岸各国,以及西亚、东非、北非海岸各地的航线。杭州作为南宋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在这时候被介绍到了西方。元代来杭的三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鄂多立克、马黎诺里,是第一批为欧洲人描绘“杭州印象”的文化使者,在他们留下的资料中,尽管有些文字的真实性值得推敲,但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杭州的知名度在不断放大。
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年出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7岁时随从父亲和叔叔从威尼斯经过四个寒暑的艰苦跋涉,来到北京见到忽必烈,呈上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忽必烈非常赏识年轻聪明的马可·波罗,特意请他们进宫讲述沿途的见闻,并留他们在元当官任职。他在中国生活了17年,回国后在他的口述下,由鲁思梯切洛汇成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此书的中国部分着重介绍了杭州和北京,这也是杭州第一次详尽地出现在西方文献上。
马可·波罗称杭州为“天城”并对杭州的城市、市场、手工艺、社会关系以及社交活动、民俗风情等的方面做了详细描述,全字里行间渗透着杭州的富足、繁华,让人神往:
离开吴州,行三日,途径许多人口稠密而富裕的市镇,便到达雄伟壮丽的行在城(杭州)。此名称是“天城”的意思,它表明,其宏伟壮丽以及所提供之快乐而言,这座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都无法比拟的,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犹如置身天堂一般。
按照通常的估计,这座城市方圆一百英里,它的街道和运河十分宽阔,还有广场和集市。因为要和时常赶集的庞大人群相适应,这些市集占地极广。这座城市的位置,一边有一个清澈澄明的淡水湖,一边有一条宽阔的大河,河水经由大小运河导引,流入全城各处,将所有污物带入河中,最终归流入海。城内除了陆路交通外,还有四通八达的水上通道。运河和街道足够宽阔,船只和车辆在其间方便地来往穿梭,运载居民所必需的物品。
鄂多立克(Friar Odoric)是13世纪后期出生于意大利东北部的天主教圣方济各会修士,1321年前后,鄂多立克从波斯湾搭船前往印度,1324年前后从印度经海路到达中国的广州。经刺桐、福州,越过险峻的仙霞岭,到达杭州。
在《鄂多立克东游录》中有很多对杭州的介绍,对杭州城市规模的描述则更为夸张,他说:离开那个地区,我来到大而令人称奇的行在城(杭州)——用我们的语言来说就是“天城”。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人口稠密。那里有许多房子,每所房子里住着十户或十二户人家,还有他们的全部财务。城市的郊区很大,其人口比城内还多。城开十二座大门,每座相距八英里,那里的城区比比帕多瓦或威尼斯都要大。我们在某个城区走了六七天,但就像根本没有走动过一样。与威尼斯相同,这个城市位于一片湖上,城内有一万两千座桥。每座桥上设有哨岗,他们为大汗守卫此城。可以看出,鄂多立克对杭州规模和富有程度的描述比起马可波罗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由于意大利历史上一直处于西欧的宗教中心,就如同达摩东渡布道一样,罗马教会也一直致力于将宗教远播东方。马黎诺里(Marignolli)是基督教方济各会的修士,意大利佛罗伦萨人,是应元顺帝之请,奉教皇之命出使中国。马黎诺里在中国逗留了3年,1354年马黎诺里应教皇之命主持编修波西米亚编年史,在书中插入了自己的东使游记,后人称为《马黎诺里游记》。
关于杭州,马黎诺里写道:一个非常有名的一个地方叫行在(杭州),这是最好、最大、最富饶、人口最多,总之是最绝妙的一个城市;这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游玩、娱乐活动都别具一格,有非常壮丽的建筑(尤其是崇拜偶像的寺庙,加起来的话,里面有一千甚至两千僧侣),比其他任何一个城市都令人惊奇。一些作者断言,这个城里有一万座石桥,上面刺有各种全副武装的王子们的雕像。对于那些没有到过行在的人来说,这些作者的话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但他们所言非虚……这是世界上最伟大、最高贵的地区,拥有无与伦比的美景、快乐和面积。
摩洛哥人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被认为是阿拉伯的马可·波罗。他酷爱旅行,他21岁时离开家乡丹吉尔,开始长达近30年的旅行。1325年去麦加朝圣,路途中游览了很多国家和地区。于1342年由海路来到中国,并于1347年左右到达泉州;他在中国游览了杭州,在他的《伊本·白图泰游记》中,着重介绍了杭州的宗教情况:
汗沙城(杭州)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长达三日行程……我们进城遇见了法官、伊斯兰教长老和大商人。那里的穆罕默德信徒非常多。整个城市被一堵城墙围绕……第二城区住着犹太人、基督徒和崇拜太阳的突厥人;他们人数众多,但具体人数不详。他们居住的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他们的街区井井有条,上层人士极其富有。城里有大量的穆罕默德教徒,我和一些信徒居住了十五天,受到了最体面的款待……第三城区是伊斯兰教徒所居,市街与伊斯兰地区的一样,有清真寺和宣讲员……他们中有许多能工巧匠,这里出产汗沙绸缎织成的衣服。
从伊本·白图泰的记叙中可以看到,元代杭州在宗教文化上抱着非??砣莸奶冉幽勺旁斗降睦纯?,犹太人、基督教徒、拜火教的突厥人以及伊斯兰教信徒在这里能够和平相处。
民间宗教反应了中外各族文化交流的一个侧面。在南宋御街的北街口,有一座隐于闹市的清真寺:凤凰寺。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曾载:寺创自唐,毁于季宋,元代辛巳年有大师阿老丁者,来自西域,息足于杭,瞻遗址而慨然捐金,为鼎新之举,表以崇闳,缭以修庑,焕然盛矣。根据游记记载,我们有理由相信,伊本·白图泰在杭州时可能来此活动。
如果你想穿越到过去,去体验下杭州城市的印象,那不如跟着这一批元代的西方旅行家去看看那个时候的杭州。元代旅行家作为文化交流的使者,为中外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更为杭州留下了一笔重要的文化财富。在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今天,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汲取文化要素,进一步弘扬以开放合作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为杭州的对外开放事业和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历史依据和理论指导。
供稿:郭子龙
审核:施 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