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手法
评选西溪“三堤十景”
2008年7月18日,杭州启动了西溪“三堤十景”评选活动。经群众推举与专家推荐,初选出50个候选景点,而后经群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后选出10个,再邀请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和部分市民家庭考察现场并为各景点取名;经归类、统计后确定30个候选名称发布于媒体,经群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后最终确定西溪“三堤十景”的名称。活动评选出的“三堤”为福堤、绿堤、寿堤?!笆啊蔽骸扒锫裳蔽挥谇镅┾郑鹎锸苯?,观秋芦遍野,赏芦花胜雪,乃西溪一绝。“渔村烟雨”地处西溪腹地,水塘交错,环境幽静,雨至则尽显“一曲溪流一曲烟”景致。“火柿映波”展现西溪柿基鱼塘之景,粒?;鹗寥竞炖短焱硐?,扮靓秋色涟波。“莲滩鹭影”位于西溪观鸟区,鹭鸟飞翔天际,鸣禽婉转丛林,充满生机野趣。“龙舟胜会”相传为清乾隆帝在深潭口观赏蒋村龙舟时欣然口敕,是西溪最为传神的民俗节庆活动。“河渚听曲”意为河渚街设戏台演越剧,展现西溪的艺术人文景观?!昂樵坝嘣稀蔽扒镣濉焙槭霞易逯忻魃惺楹橹油砟旯橐飨?,为吟咏藏书之所。“高庄宸?!笔乔宕呤科嬖谖飨脑⑺乩乳?,云水环宇?!拜筝绶涸隆蔽挥谖飨宄8鄱锢铮镆狗褐?,风芦摇曳,蒹葭弥望,光影中天?!扒懊贰蔽挥谖飨肥?,梅花成林,浑然朴野,万树缀红,暗香浮动。西溪“三堤十景”挖掘和保护了西溪湿地极其宝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进一步打响了“湿地天堂、品质杭州”品牌。
广州评选“羊城新八景”
2011年4月1日,广州举行“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在珠三角、广东、全国、乃至海外掀起了一场发现“羊城之美”的热潮。共收到通过网络、短信、邮寄及现场有效公投等方式投出的有效公众投票超过860万张,创下羊城八景评选规模之最。
“羊城八景”自古负盛名。从宋代的海山晓霁、菊湖云影、大通烟雨、蒲涧帘洞,元代的灵州鳖负、景泰僧归,明代的番山云气、琪林苏井象山樵歌,清代的浮秋丹井,到改革开放初期的现代景观流花玉宇入选新八景,八景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进步性体现地淋漓尽致,昭示了广州作为商贸之都的磅礴气势,是广州开放之城的宏大标签。古今文化交汇,传承与创新并存,江山代有人才,广州代有新景,景观之变不只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理念的产物。
“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历时半年,依据时代性、人文性、标志性、景观性、公共性和持久性六个评选标准,通过网络、手机、信稿等方式投票,经过推荐景点、入围初评和总评三个阶段,最后由专家评委、市民代表和公众投票综合决出了羊城新八景。
“塔耀新城”以广州塔、珠江新城新中轴线等广州城市新客厅为景点,串联起现代广州的一系列地标性建筑。她昭示着千年古城的繁荣昌盛,是改革开放的见证,是与时俱进的见证,是羊城人民奋勇争先的见证?!爸樗鞴狻笔嵌怨阒萸晁幕拇?,是珠江治理和沿岸城市建设的硕果,体现了珠江在广州城市发展和人文精神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是提升城市美丽的绚丽丝带?!霸粕降洹狈缭隙捞?,历史悠久,内有素称“岭南第一名山”、“羊城第一秀”的白云山,如今变为羊城人民享受幸福生活的好去处,锻炼、歌咏、休闲,俨然一副全民同乐的迷人画卷?!霸叫惴缁钡卮阒莩鞘芯芍兄嵯呱?,包括镇海楼、五羊雕塑、中山纪念碑等,广府文化源地和广州城市发展的原点,融合了广州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展示了国父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及革命精神?!肮澎袅鞣肌?,陈家祠祠堂和书院二合一的格局,生动地阐释了中华大地上书香、文脉之所以能绵延至今的坚初和传奇,传达着一种尊重传统、重视学业的精神?!袄笸迨ぞ场本沙莆鞴兀蚯谟幸煌迩嗨塘桨独笾烀烙睦笾ν宥妹?,漫漫无际的荔林和气势磅礴的浪涛,相映成趣,再加之小桥水巷、大屋骑楼、歌女商贾,一幅民间广州的清明上河图长卷赫然眼前?!翱瞥墙跣濉笔翟蚴枪阒菘蒲С?,众多高新技术落户园区,使该园区成为岭南、乃至全国最有活力的髙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成为具有时代标志性意义的产、学、住、商一体化的多功能、现代化新型园区。“湿地唱晚”被称为广州绿肾,有保存完整、生态良好的河口湿地,成片的多个品种的红树林、芦苇,形成珠江三角州难得一见的鸟类天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曲水芦苇荡,鸟息红树林,万顷荷色美,人鸟乐游悠。
“羊城新八景”充分展现了羊城人民自然为宗、云山珠水的审美情怀;重商务实、经世致用的社会心理;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是历经千年的岭南文化的高度凝练与浓縮。本次评选运用了城市公众论坛(代表不同阶层、区域和国籍的声音)、大学生辩论赛。多方评选机制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城市居民的文化认知和文化责任,还充分展现了城市发展中文化的重要性,丰富城市底蕴,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创造城市价值。
评选“厦门新二十四景”
1997年开始,厦门市开展了对名景的命名和评选,从38个景点中甄选出20个景点作为“厦门二十景”。2015年的新“厦门新二十四景”评选,由厦门市旅游局和党报《厦门日报》共同发动和主抓,媒体的支持、舆论的传播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厦门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在国内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不仅保留了原有的闽南传统风景,还发展起互联网背景下创新旅游产业。
纵观厦门风景文化的发展历史,其演变过程体现了以下的创新特色:
一、从古代延伸到现代。几百年间,从传统发展到时尚,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图诗结合发展到影音融合,让传统景区文化元素对接现代市场需求,出彩、出色,可谓“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这种“风景文化”的评选,具有文化创意﹢科技创新﹢艺术提升的时代特色,推动旅游创意产业群的集聚,打开了旅游业发展的新空间。这是传统实践与现代发展互相结合的成果。
二、从岛内延伸到岛外。历史上的厦门风景,集中在厦门岛内。评选二十名景时,开始注意岛外。新二十四景,7个在岛内,17个在岛外。这充分体现了厦门市旅游活动空间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由岛内向岛外拓展的发展趋势,反映了厦门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激发了创新创造活力,这也符合全域旅游、智慧旅游的市场需求。
三、从景点延伸到企业。景点与企业结合,成为比较大型的观光工厂,如惠和石韵、古龙酱园等;景点与文体科技结合,成为娱乐、康体场所,如集美唱晚、龙潭撒欢、梦幻方特乃至日月瑶池、盛乡美泉、大嶝小镇等。文化与经济结合,文化成为灵魂,经济成为平台,旅游穿针引线。评新景可以发掘厦门旅游新景点、新产品和新业态。
四、从单独延伸到多元。过去,旅游业单门独斗、各自为战;现在,转向系统梳理、整合营销。名景评选,推动了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中西合璧、新老结合。全市的会展、邮轮、工业、文创、乡村、康体、商贸等产业,实现了与旅游业联动融合,形成多元化的新业态。
五、从祖地延伸到台侨。厦门经济特区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城市,是许多侨胞、台胞的祖籍地;厦门是现代化、国际性港口风景旅游城市,许多旅游项目如酒店、景区由台商、侨商投资建设。例如,新二十四景中的“大嶝小镇”,是全国首个对台商品免税主题公园,公园内有台湾食品城、台湾美食街、博饼文化街、百年老爷车博物馆……“集美唱晚”体现了闽南文化、华侨文化的多姿多彩。
六、从民间延伸到政府。从1997年的二十名景评审命名起,开始从民间向政府延伸。1996年8月,厦门市政协、市园林局、市旅游局、市文化局、市民政局、市文联和福建省美学会,联手建议厦门市开展重评名景的活动。厦门市因此成立“厦门市名景评定领导小组”,由
副市长任组长,由市旅游局主抓具体工作。评选工作采取领导、群众、专家三结合的方式。
厦门“新二十四景”的评选体现了厦门市创新发展的特色力量,厦门高素质、高颜值的“风景文化”,是这个城市独一无二的产业潜力。
参考文献:
1.《城市决策论》,王国平,杭州出版社,2019
2.刘强. 论媒体的文化自觉——“羊城新八景”评选深度解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
3.彭一万.厦门“风景文化”的演变与创新[J].炎黄纵横,2019(02):51-53+64.
编辑:高艺丹 蔡峻
审核:蔡峻